自学微积分,17岁的天才中专女生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
第三次他是和姜萍一起参加的,虽然姜萍拿下了第12名的吓人成绩,但王老师明显比自己之前的成绩也是进步了很多,很难说是不是因为跟姜萍一起学习,使他又进一步开窍,精进了学艺。
说起来,这个比赛还是马云马爸爸一次偶然的机会,跟一群数学家聊天聊得很high,于是灵光一现,当即决定设置一个不设门槛的数学竞赛,想要看看究竟有多少隐藏的草根天才。
在姜萍霸榜热搜的第一时间,大家就在群里疯狂脑补:如果姜萍在海淀,会是一个什么状况?是否脱颖而出需要那么多个戏剧性的巧合和偶然,才能达成。
于是夏琨塔拉经常去大学里参加各种比赛测试,毫无疑问,天赋异禀的夏琨塔拉每次都取得了胜利。
对学科天才的推崇,源于朴素的知识崇拜、智商仰视,其底层的心理架构,依旧是“慕强”。但值得注意的趋势是,近年来,关于“天才”的定义权,显著发生了转移。也即,同行评议、专业评价,被大众“人气投票”式的打榜应援所取代。这种以网友认可、群众基础为核心部件的“天才”生产机制,一方面发端于反智主义下对“专家集团”权威性的否定,另一方面则滋长于网络时代流量所调动的同频共振的自负。
“姜萍的父亲现在在村里做保洁员,参与禁止焚烧秸秆的巡逻,村里给他一个月900多元的补贴。”该负责人告诉记者,过年过节,村里也会送点东西过去,能帮一点是一点。
姜萍,江苏之女子也,自幼聪慧过人,尤善数学之道。长演算之术,于数字间游刃有余,然于他科则平平无奇。父母师长,见其数学天赋异禀,常诫之曰:“为学之道,贵在均衡,尔数学虽佳,然他科亦当并进,方为全才,高考之路亦能坦荡。”姜萍闻之,唯唯诺诺,然心中对数学之热爱,未尝稍减。
考到家乡的这所中专学校后,他成为了一名数学老师,姜萍正是王闰秋带的第一届学生。认识到姜萍的数学能力后,他很快向姜萍先后推荐了同济大学出版的《高等数学》,谢惠民的《数学分析》,以及Lawrence C. Evans编写的《偏微分方程》。
这就是姜萍的参赛题,网友看了之后纷纷表示,且不说能不能解的出来,从头到尾读下来都不可能。还有人把考试题拿去问作业帮,作业帮说要相信命运。
6 条评论